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高齡者代謝症候群指標探討研討會

高齡者腰圍略大或三高而成為代謝症候群 不完全有害無益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成人判定標準可能不適用於高齡者 應重新檢討與放寬

蔡克嵩董事長偕基金會董事及陳欣勵執行長與研討會主講人、主持人合影

因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急遽增加,經建會推估老年人口最快將在明年就達到14%,邁入「高齡社會」,109年有可能進入20%的「超高齡社會」,因此各項健康監控指標與相關照護措施亟需儘早探討擬定,其中包括以20歲以上為標準所訂定之代謝症候群五項指標—腰圍過大、血壓偏高、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偏低,這些標準值是否適用於高齡老人?因此,長期致力於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的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於7月3日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高齡者代謝症候群指標探討研討會」。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葉宏一副院長於研討會中表示,代謝症候群指標中的高血壓比起其他的三酸甘油酯過高或好的膽固醇過低與壽命有更明顯的相關性,所以長輩須多加注意。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鄭正一副部長補充說明,歐洲高血壓學會及歐洲心臟學會指引(ESH/ESC Guidelines)曾針對不同健康及年齡狀況訂定血壓的標準:未患有糖尿病者血壓控制標準為130/85 mmHg(毫米汞柱);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仍然需要服藥使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年齡超過80歲的健康高齡者,收縮壓達140-150 mmHg都還算在正常範圍內。

至於肥胖與腰圍,多數學者認為BMI無法作為評估適當體重的單一指標,需輔以腰圍來確認體型是否為中廣型肥胖,因為囤積在腹腔的內臟脂肪才是與三高和健康息息相關,而皮下脂肪與疾病幾乎與疾病沒有關聯性。因此,長輩的體重略過重並不必太擔心,但如是重在腹部可就不好囉!值得提醒的是,多數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長輩往往在中年時就如此,長期肥胖會造成膝蓋磨損與行走障礙,以致年紀大時更難運動或行動而使肥胖加劇。因此林主任還是呼籲民眾在年輕時就要好好控制腰圍與體重,避免衍生更多更長期的健康問題。

到底長輩的代謝症候群指標超標是否就是不健康?代謝相關科別與高齡醫學學者目前持不同看法。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指出,高齡者(特別是75歲以上)若超過成年人代謝症候群的標準,似乎也不見得是壞事,幾篇研究發現部分代謝症侯群的指標反而可作為死亡的保護因子。代謝症候群是預測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前期症狀,但統計發現高齡者人生結束時的直接死因多為癌症、肺炎、敗血症與呼吸衰竭等,而非心血管疾病;且高齡者常具有營養不良的危險,而營養不良明顯增加高齡者的健康風險,而高齡代謝症候群患者,則通常比較沒有營養不良問題,且台北市老人健檢資料顯示,BMI在18.5-34.9間的高齡者(成年人的健康體位標準為18.5-24),整體死亡風險還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