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吃早餐有何益處

蕭明熙 教授專欄
2018-02-01

此乃大哉問,因為若問題只是將三餐的早餐不吃(假設三餐總熱量為1,600大卡,早餐占20%熱量為320大卡),另二餐維持不變,仍維持為1,280大卡,則不吃早餐減少了總熱量,可達到減重的效果。若只是早上不吃,午晚餐因飢餓大吃補充回熱量,也可能暴食,則好處盡失。但如此不吃早餐的缺點,實也不能算入吃早餐的益處,人為一複雜的有機體,代謝、內分泌、生活型態、年齡都會對是否吃早餐、早餐的型態造成不同的反應,吃早餐到底有何益處?知識加常識是最好的結論依據。
一般人若隔夜空腹,血漿中葡萄醣的濃度值(簡稱血糖值)下降,此時的血糖大多由原來肌肉釋出的乳酸、丙胺酸經血液循環回到肝臟,由肝細胞重新做回葡萄醣(此過程稱之為醣質新生),而將之送出肝臟,供肝外組織器官(特別是腦部、肌肉)運用。不吃早餐延長了隔夜空腹期的低血糖,加大了醣質新生作用,減少了腦部使用葡萄醣的比例(有些人吃了早餐才有全醒過來的感覺)。以此觀之,代謝症候群者、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學齡兒童、老年人較不宜不吃早餐,亦即吃早餐對這些人較會有好處。
例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跳過早餐,再於中晚餐大吃一頓,則會造成血糖與胰島素大起大落,較不利於(午後與晚上)血糖控制(降血糖藥物)。至於學齡兒童,若有吃早餐,則其認知和學業表現會較好。上述四類型人口吃早餐的好處確有一些科學依據,但除了吃與不吃之外,也與早餐的卡路里和組成(如蛋白質)都有關,故整個大問題仍未有定論。然本文前述之四類型人口,仍以吃早餐為宜。
遠古人類生存於洪水猛獸的地球,日日與天爭與獸爭,何來現代人日食三餐,何來飲食均衡。當時的人類處在飢餓與飽食交叉,肉食(蛋白質、脂肪)與素食(碳水化合物)不定的生活史,造就了肌肉多而強、代謝快、調適能力強者生存,然而昔日之優勢變成今日之負擔,第二型糖尿病可謂現代人類最大的文明病。
人類日食三餐是文明下的產物,現代人類既已遠離前人的生活環境,失去必須快速反應飢餓與飽食的生理與代謝調控能力,反而追求飲食均衡,則日食三餐,也無非是飲食文明一路走來的下場而已。(Am J Clin Nutr.  2014;100:539-547)(052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