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新冠肺炎流行的防疫新生活(上集)】

2021-05-19

110年5月10日中華日報〈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報導

作者:三總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暨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 祝年豐教授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這次全球爆發的感染,從開始人群對它無知,到大量感染死亡病例,幾乎全世界都籠罩在疫情大流行的陰影。隨著疫情發展,各國機場邊境關閉幾乎斷絕往來,使得學校停課、職場關門或遠距上班,社區幾無任何活動,醫療場所也變的緊張與肅殺。這些都大大影響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型態,也造成人們身、心、靈、社會及宗教都產生相當的變化。即使目前開始施打疫苗,疫情稍許控制,但可能再也回不到2019年以前的情景與生活行為方式。在這情形下,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及臨床醫療工作者,對未來工作上也面臨莫大挑戰,特別在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將與以往有相當的不同。​​​​​​​​​​​​​​

防治新冠肺炎主要可由防堵及減害兩方面著手。防堵主要依賴邊境管理,常有的作為包括隔離與檢疫等。防堵部分可由下列事項作起:(1)境外阻隔:及時並適當的於旅遊警示宣導,以減少人員的出入境;(2)邊境管制:在機場/港口增設檢疫站,對入境旅客實施適當的分流隔離與檢疫。

減害計畫則依靠:(1)個人防護: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及施打疫苗為主;(2)環境防護:清潔、消毒、通風等方式減少環境染污;(3)族群措施:藉由停班、停課及減少大型集會等來達到預防擴散目的。在減害部分,可由社區、學校、職場及醫療機構等方面來討論:(1)社區:減少人群聚集或避免室內活動,以減少病毒可能傳播。(2)學校:學生體溫監測及停課、停學相關規定落實,以避免群聚感染發生。(3)職場:第一線工作人員適當防護措施及提供防護設備,分流及分區辦公,以避免增加接觸密度及影響營運。(4)醫療機構:第一線醫護人員個人防疫裝備的充足供應與落實使用,針對病人進行分流(包括門診、急診及住院病患),空間動線則考慮分流、分區及分塊診治與收療。另外,醫療環境及設備的清潔及相關廢棄物處置也是避免傳播感染的主要方法。

​​​​​​​

世界衛生組織因新冠病毒肺炎流行,造成大多數人們拘禁或關閉在家、以致減少社交及體能活動,特別提出如何在家中保持及促進健康的方法,其內容包括維持體能活動、關注心理健康、戒菸、健康教養及吃的健康這5大重點,上集先就前2項重點做說明:

1.維持體能活動:因疫情關係許多人待在家中且大都坐著,因此希望任何年齡層人群都能儘可能的活動,同時讓生活有些樂趣。每次3-4分鐘的低強度體能活動,如走路或拉扯活動都有益肌肉活動及血液循環。建議成人每天最少30分鐘,兒童每天最少1小時的活動,如上下樓梯、跳舞、跳繩、平衡訓練或電玩活動都是可以的。同時也要常注意坐姿,並經常站起來活動。

2.關注心理健康:越來越多人因疫情暫時失業或學校停課而在家工作,使得社交生活也面臨改變,如何維持家庭成員、朋友及同事的相互聯絡也非常重要。這些生活改變的適應、免於因處理或接觸病毒的害怕、及擔心別人接觸自己,對我們而言都是一大挑戰。因此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有下列建議:

(1)保持訊息通暢:如從國家或地方政府部門接收到忠告或建議,相信可信賴的新聞管道,如全國或在地電視台的頻道。

(2)保持常規生活:盡可能讓生活如常,如每天按時起床或就寢、保持個人衛生健康、定時定量的健康吃、規律運動、妥適安排時間工作及休息等。

(3)減少新聞收視:減少會造成焦慮或沮喪的新聞、電視或廣播,只需要每天一、兩次關心新訊息。

(4)保持社交接觸:當活動受限時可利用電視和網路等保持聯絡。

(5)酒精及藥物使用:不要一直喝酒或減少酒精飲用,避免因害怕焦慮而使用藥物和酒精。

(6)適當螢幕時間:避免每天過長時間花在電腦或電視上。

(7)適量電動遊戲:雖可放鬆心情但也不宜太長時間。

(8)幫助他人及支持健康工作:支持社區人們或感謝社區醫療工作人員以使自已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