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避免染疫後重症 居家防疫小心「這指標」】

2021-07-01

【2021年7月1日,台北訊】

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延燒近2個月,截至110年7月1日,國內死亡個案已累積661例,其致命性不容小覷。如不幸染疫該如何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除了接種疫苗外,國際間許多國家已將肥胖納為新冠肺炎重症危險因子〔1〕,因此維持健康腰圍,避免肥胖其實是一重要關鍵。

目前台灣死亡個案多為高齡長者或具慢性病史者,其中佔高比例的三高慢性病,就是以腰圍超標為其病前狀態風險指標之一,而我國6月8日也有一例30多歲、90公斤的個案發病身亡,可見對於青壯年族群來說,控制腰圍及體重同樣是遠離新冠肺炎重症甚至死亡的解方。

根據今年5月義大利一篇新研究〔2〕,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腰圍過粗的人其新冠肺炎疾病預後更不佳,同篇研究也發現相較BMI(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與肺部嚴重狀況更具關連性。另一篇德國臨床研究也指出〔3〕,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入住加護病房者其內臟脂肪比一般病房者多,且當內臟脂肪越多,也就是腰圍越粗,住加護病房可能性就越大,以上結果都顯示腹部肥胖會增加新冠肺炎嚴重程度。

腰圍超標容易發展為代謝症候群,後續衍伸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都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險因子。根據109年底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六都民眾的最新調查〔4〕,只有5成民眾知道腰圍代表內臟脂肪囤積指標、也僅有3成能正確答出男、女性健康腰圍公分數,可見國人並不了解腰圍超標的嚴重性。

​​​​​​​

疫情期間,許多人改採居家辦公、避免外出以減少感染風險,可能已在家養出鮪魚肚而不自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佳君營養師建議,可採以下3重點來控制腰圍:

1. 養成量腰習慣:

建議開始量腰圍了解自己的起始值,並維持每月量一次自我監督,同時牢記「腰圍八九十 健康常維持」,也就是健康腰圍男性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的標準。

2. 選擇健康飲食:

於外送平台訂餐時,應避免為了湊免運或因點選過於便利而下訂過量餐點,因為外帶餐點通常有高油鹽糖、少纖維、熱量過高的問題。營養師提醒訂餐前先想想食量,避免衝動性下單,且可選擇高纖食物來增加飽足感以維持腰圍,例如主食挑選五穀飯等全榖雜糧類、加點青菜或沙拉盒、搭配飯後水果等,都能補足纖維攝取。

3. 維持動態活動量:

​​​​​​​居家久坐不動,更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主因,因此建議每到整點就起來走動、起身講電話、固定一時段站著辦公。此外,跟著網路上許多居家運動影片做,或找親友一同視訊監督彼此運動,都是增加運動量及提升運動意願的好方法。

疫情尚未趨緩,在未輪到疫苗接種前,記得透過飲食、運動維持免疫力,同時控制腰圍不變大,這樣不只能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機會,同時也免於防疫期間反而讓代謝相關慢性病找上門。

參考來源

〔1〕Aghili S.M.M. et al. (2021). Obesity in COVID-19 era, implications for mechanisms, comorbidities, and prognosis: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J Obes, 45(5):998-1016.

〔2〕Malavazos A.E. et al. (2021). Abdominal obesity phe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chest X-ray severity score better than BMI-based obesity. Eat Weight Disord, 1-15. doi: 10.1007/s40519-021-01173-w.

〔3〕Petersen A. et al. (2020). Metabolism, 110: 154317.

〔4〕109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全台代謝症候群認知度調查 (1,446份,達95%信賴水準,誤差率±2.58%)

【吃足纖維 疫情期間腰圍不失控!營養師教你超商快速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