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如何讓行動力更靈活?】

2022-03-14

111年3月14日中華日報〈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報導

講師:遠東聯合診所所長 蔡克嵩醫師

文字整理: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高繪雯顧問營養師

長者擔心不自主更勝怕死 維持行動力方能樂活

  台灣已於2018進入高齡社會,更預計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代表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比率達20%,相當於五人中有一人超過65歲。2007年美國電訪調查發現老年人最擔憂的前五件事依序為:害怕不獨立(26%)、住進護理之家(13%)、不能開車(11%)、家人或友人過世(11%)、自己過世(3%),由此可見相較死亡長者更擔心的是生活不自主及沒有品質。

  因此預防年長後失去自主能力最重要的課題是「維持行動力、預防跌倒」,但反觀台灣的骨折率卻是名列世界前十名內,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者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比例,女性為19.8%、男性為12.5%,而發生髖部骨折後一年的死亡率女性15%、男性22%。髖關節骨折者一年後有80%喪失獨立能力,不僅長者本人痛苦,也加重照顧者的負擔,實為不樂見的結果,因此民眾應提升防備意識。

骨骼、關節、肌肉保養缺一不可

  蔡克嵩醫師表示想維持行動力,要從骨骼、關節和肌肉三方面一起保養。骨質會隨年齡減少,骨質疏鬆將增加骨折風險,建議民眾定期注意。目前除了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測量骨質密度外;也可先簡單的從身高體態來觀察:若65歲以後身高減少超過3公分、駝背曲度增加(頭部跟牆後面的距離變大)都需特別當心。有家族病史、相關疾病和過輕(BMI<18.5 kg/m2)者也都須特別注意。骨質疏鬆的預防方法包含:戒菸、避免過量飲酒、選擇散步或爬緩坡等適度運動;飲食上攝取充足的鈣質、維生素D及優質蛋白質來幫助維持骨質。

  而在關節方面,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關節保養需維持體重、控制血糖、多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因為軟骨需要充足的水分能保持良好的彈性。蔡克嵩醫師也提醒關節炎並非最好不動,反而是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並配合適度休息才正確。

  肌少症是近期開始被廣泛關注的議題,是指肌肉量減少及肌力減退。根據研究,40歲後肌肉質量逐年下降,但通常不易被民眾發覺,隨著嚴重化則會影響肌力表現及生理功能,造成虛弱無力、吞嚥困難、增加跌倒風險等問題。目前肌少症篩檢是檢測肌肉質量及肌力兩方面;肌肉量可使用身體組成儀精準測量,然而目前也開始推廣量測小腿圍來做簡易評估。肌力部分則是測量握力及行走速度來評估,根據研究發現走得越快活得越久,反之走得越慢,死亡率就越高。肌少症的預防同樣著重於營養與運動,目前建議65歲以上者每公斤體重需攝取1.2公克蛋白質,較一般成年人來的多。蔡醫師說明不要擔心吃得過量,只要腎臟沒有大問題,能吃則多吃。從研究發現臥床的老年人肌肉流失速率快,約三天就減少一公斤,因此需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來對抗肌肉瓦解。而攝取方式也不宜大小餐,三餐均衡的吃才能達到最佳利用率。當然營養補充之外也要搭配阻抗型運動,才能幫助維持肌力。

  除了上述原因,蔡克嵩醫師也補充視力不佳、安眠或降血壓等用藥、以及居住環境等都是跌倒的危險因素,長者及家屬都要盡量保持行動安全,排除障礙提供安全友善的環境,方能讓長者享受樂活無憂的生活。

(本文內容摘錄自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系列講座-2018年9月1日<如何讓行動力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