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阿茲海默症高危險族群及預防之道】

2022-04-11

111年4月11日中華日報〈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報導

作者:南臺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 蘇益仁講座教授

失智症是疾病,不是正常老化。最常見的失智原因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約占60–70%,屬腦部持續性衰退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病況會隨著時間日益嚴重。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中有1位失智,80歲以上約每5人中有1位失智。正子斷層造影(PET)及血液生物標記分析更發現中老年族群 AD高風險達 10-30%。未來人口老化及預防 AD 將是最重要的醫療及社會問題。

目前AD公認的主要病理特徵為:腦內澱粉樣蛋白斑塊(amyloid plaque)沉積及濤(Tau)蛋白引起的神經纖維纏結。Aβ(Amyloid Beta)持續堆積導致Aβ斑塊形成及濤蛋白過度活化,會引起過度發炎,造成神經元受損或死亡、大腦萎縮且記憶、語言、認知等功能衰退,會在發病後5-10年內死亡。

AD成因複雜,致病機制尚未明朗。2020年前,全球九大藥廠以Aβ/Tau 為開發標靶的AD治療藥物幾乎全數失敗,為百年製藥界未曾面臨的困境,因此市場迫切需要預防及治療性AD藥物。

過去研究發現,在AD發生前10-20年就可發現腦部病變,過去AD診斷以PET為主,但其對臨床前期及早期AD患者之例行檢查並不實際。近年發現血液生物標記可偵測早期異常變化(如:Aβ或P-tau)。2019年美國C2N公司的 AD血液篩檢獲美國FDA突破性醫材資格認定。2021年Quanterix公司及禮來大藥廠利用血液生物標記進行臨床評估,也正在美國 FDA快速審查中。

根據最近文獻報導,無慢性病之45歲以上健康中老年族群血中Aβ異常的比例高達15.6%。慢性病患者(糖尿病、腎臟病、中風等) Aβ異常的機率更是健康人的2-3倍。2022年美國醫學會神經病學雜誌指出,70 歲以上認知功能正常者中,有 1/3其腦中類澱粉蛋白異常增加。表示預防失智並非老年課題,預防AD應盡早從中年防範,有慢性病者更應作好保健預防。

由於近20年AD治本藥物開發相繼失敗,2018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全球高峰會呼籲,應檢討AD複雜病因(如氧化壓力、發炎、老化等),並提出多重機制對抗AD的藥物開發,而勿著重在單一標靶的移除。

過去百年來薑黃素已被公認是抗老化及抗AD的分子,但因其為天然物,無法申請專利,且人體吸收率差,因此在藥物開發上備受限制,至今僅能作為保健食品。日本已開發高生物利用率薑黃素,美國UCLA - Gary Small教授於臨床試驗成功治療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台灣也已有生醫公司目前亦正開發薑黃素相似物為AD的防治藥物,是未來AD預防及治療的重要產品。

除了藥物之外,近年研究顯示,抗氧化、抗發炎是抗老化及預防AD的核心關鍵,食物中薑黃、苦瓜、紅麴、大豆卵磷脂、白藜蘆醇、綠藻等都是預防老化的重要食材。此外,運動、保持心情開朗與健康的生活習慣更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