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慢性病容易群聚?結群而來?闡述心腎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性】(上)

2025-02-10

114年2月10日中華日報〈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報導

作者:許惠恒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及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

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中,癌症固然居首位已經二十多年,但是若累積來看,十大死因中影響國人健康最鉅的反而是各種慢性疾病,涵蓋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慢性肺病等等。而且,這些慢性疾病在中年時期發生率就會逐步增加,更特別的是這些慢性疾病常常成群而來,也就是經常有共病發生,最後發生各種急慢性併發症。依據國人健保醫療利用申報資料分析,平均每兩名國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病,且慢性共病的比率偏高,超過七百萬人罹患兩種或以上的慢性病。這些數據顯示,慢性病已成為國人最嚴峻的健康問題,也是醫療照護體系需面對的重要議題。


也因為其重要性及普及性,國民健康署為了及早預防此些慢性疾病,促進國人健康,多年前推出也積極倡議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如何篩檢與早期介入。代謝症候群是指五項指標(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 (35吋)、女性腰圍≧80cm (31吋)。 (2) 血壓偏高: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5 mmHg。 (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 mg/dL。 (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 mg/dL),其中若有三項異常,就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依照醫學文獻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這也是近十年來,我們千禧之愛基金會,努力推展國人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與宣導活動,希望改善國人良好正確的飲食習慣,挑選正確且營養足夠的各類食物,並且養成規則運動習慣,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 (https://www.1000-love.org.tw/)。基金會過去多年來的表現,不但屢次得獎,也深受民眾喜愛與各界的肯定。


國民健康署為了希望可以早期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並針對疾病根源因子著手進行改善,也積極鼓勵推動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因為依據醫學實證,疾病根源因子介入改善對預防或延緩相關慢性病或共病的發生,成效相當顯著。近幾年來,國民健康署更與健康保險署聯手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基層診所收案管理,針對慢性病根源危險因子,如:吸菸、嚼食檳榔、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等,由醫療團隊提供專業指導,讓民眾瞭解需要改善的方向與重點,鼓勵由醫師與病人共同討論改善自我健康的目標值,及早調整個人不健康行為,以降低後續慢性病的發生。


最近幾年來,全球醫界針對全球慢病共病的發展趨勢,提出所謂的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症,簡稱心腎代謝症候群(英文稱為CKM),有各項分期定義、指標與治療方式建議。在下次專欄中將說明分期重要性與如何處理的重點。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