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高齡者腰圍略大或三高而成為代謝症候群 不完全有害無益

2016-07-15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成人判定標準可能不適用於高齡者 應重新檢討與放寬

長期致力於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的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7月3日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舉辦「高齡者代謝症候群指標探討研討會」。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表示,因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急遽增加,經建會推估老年人口最快將在明年就達到14%,邁入「高齡社會」,109年有可能進入20%的「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毎5人中即有1位為65歲以上長者,因此各項健康監控指標與相關照護措施亟需儘早探討擬定,其中包括以20歲以上為標準所訂定之代謝症候群五項指標—腰圍過大、血壓偏高、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成人判定標準可能不適用於高齡者 應重新檢討與放寬血糖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這些標準值是否適用於高齡老人?


高齡者仍須控制血壓及腰圍,但血壓控制標準值應較一般健康成人寬鬆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葉宏一副院長於研討會中表示,代謝症候群指標中的高血壓比起其他的三酸甘油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對壽命的影響更大,所以高齡者仍須多加注意血壓。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鄭正一副部長補充說明,歐洲高血壓學會及歐洲心臟學會指引(ESH/ESC Guidelines)曾針對不同健康及年齡層訂定血壓的標準:未患有糖尿病者血壓控制標準為130/85 mmHg(毫米汞柱);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仍然需要服藥使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年齡超過80歲的健康高齡者,收縮壓達140-150 mmHg都還算可以接受。

至於肥胖與腰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林文元主任指出,研究顯示高齡者之肥胖有矛盾現象,體重稍微過重反而比較長壽。但多數學者認為BMI(身體質量指數)無法作為評估高齡者肥胖狀況的單一指標,需輔以腰圍來確認是否為中廣型肥胖,因為腰圍代表內臟脂肪含量,可了解高齡者是否因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帶來如三高等代謝失衡現象,高齡者腰圍過大,還是會造成死亡率的增加。值得提醒的是,多數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高齡者往往在中年時就如此,長期肥胖會造成膝蓋磨損與行走障礙,以致年紀大時更難運動或行動使肥胖加劇,所以體重控制是中年時期需要特別注意的。因此林主任還是呼籲民眾在年輕時就要好好控制腰圍與體重,避免衍生更多更長期的健康問題。


高齡者的代謝症候群指標略高並非完全有害無益,有學者還認為是比較長壽的保護因子

到底高齡者的代謝症候群指標超標是否就代表不健康?目前也有學者持不同觀點。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指出,高齡者(特別是75歲以上)若超過ㄧ般成年人代謝症候群的標準,似乎也不見得是壞事,幾篇研究發現部分代謝症侯群的指標反而可作為死亡的保護因子。代謝症候群是預測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前期症狀,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齡者人生結束時的直接死因多為癌症、肺炎、敗血症與呼吸衰竭等,而非心血管疾病。再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克嵩董事長表示,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如腎衰竭、視網膜病變、心血管疾病等需十數年的病程,老年才發作的糖尿病人,較不會有這些問題。對有糖尿病的老人而言,嚴格控制血糖反而可能造成因低血糖致死的風險。此外,陳亮恭主任還表示高齡者常有營養不良所致的健康風險,而高齡代謝症候群患者,則通常較沒有營養不良問題。台北市老人健檢資料就顯示,BMI在18.5-34.9間的高齡者(成年人的健康體位標準為18.5-24)整體死亡風險還比較低。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敬民常務董事進一步表示,高齡者的健康與長壽原因,需謹慎綜觀更多生理、心理、社會因素,而不能以單一因果關係視之。例如一個人BMI偏低(體態瘦小)會較短命,很可能與其經濟、環境太差致不太活動與快樂有關;反之,BMI略高(體態豐盈)的人比較長壽,也可能是因為其經濟條件較佳,營養較好,社會活動也多,較有成就相關。就像有人認為常喝紅酒的人會較長壽,可能並非紅酒本身使人長壽,而是因常喝紅酒的人有比較多朋友,活動多也較快樂所致。如此說來,那些代謝症候群指標略高的高齡者會長壽,可能背後還有許多長壽的有利保護因子所致,因此這些指標對高齡者壽命的影響就不是那麼地絕對,也因此就不需那麼斤斤計較了。

有鑑於醫界與學界目前對高齡者的五項代謝症候群標準尚難以給予明確的標準範圍,只能結論出高齡者的血壓、腰圍等指標看來可較ㄧ般成人標準寬鬆。因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呼籲政府應召開專家學者會議,考量高齡者生理狀況之不同,明確訂定適用代謝症候群五項指標的年齡適用範圍,並另為高齡者考慮更周詳的標準,以面對即將來到的高齡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