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訊息

Scroll To Top

強化代謝症候群預測心血管疾病,國際學者有新觀點:三酸甘油脂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值有參考價值

2015-07-09

強化代謝症候群預測心血管疾病,國際學者有新觀點:三酸甘油脂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值有參考價值

長期致力於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的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於上週日(7月5日)下午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探討代謝症候群防治最新研究進展。會中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蕭明熙特聘教授特別指出,比現有代謝症候群五項危險因子--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更有效的預測值,有可能是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簡稱TG)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olesterol, 簡稱HDL-C)的比值。

男性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若大於3.5,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率明顯增高

代謝症候群的概念最早於1923年被德國學者Kyline提出,1988年更由史丹福學者Reaven提出症候群X延伸而出,集合上述五個指標,呈現出胰島素抗性,未來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一般正常人大增,因此現在門診時也常被當作是診斷工具。過去美國第三次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簡稱NCEP ATPIII)中,曾有章節提到代謝症候群及其防治方案,但自2005年修訂之後,就不見第四次的教育計劃,顯見內部的歧見、困難與矛盾點。蕭明熙特聘教授表示或許提出一個超越第三次教育計畫的綜觀版本太難,所以一些的指標性學者,包括Reaven,反而開始研究是否有比五項指標更精簡容易的預測值。結果發現TG與HDL-C的比值(用TG除以HDL-C)可能是個更好的預測指標,無論是以歐美、韓國、阿根廷或是墨西哥成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文獻中都發現,當男性TG與HDL-C的比例大於3.5時,就會顯著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女性則是大於2.5時有較為顯著的關係。這比值除了用於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外,對預測其他糖尿病導致的病變也有很好的效果。

民眾如何實踐各大醫學會的防治方案,未來難度可能更高

這兩年美國的醫學會仍持續對如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提出防治方針,有些防治方案越來越嚴格,例如2013年美國心臟醫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佈最新的生活型態管理指引中便提到,若將鈉含量控制在每天1500毫克以下,再結合得舒飲食(DASH Diet),兼顧大量蔬菜、全穀物、堅果,降血壓的效果最好,但蕭教授表示這可能已經趨近食之無味了,引來全場會心一笑。表示如何幫助民眾長期實踐與落實防治方案,仍是這些指引帶給衛教人員的最大挑戰。

國人受代謝症候群威脅甚鉅研究仍將持續

代謝症候群將疾病前與疾病集合規範的現象多有爭議,但國際上迄今已有5萬多篇研究發表,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預測與關聯性仍有卓越貢獻,因此與會學者皆認為大量研究仍將持續投入。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何橈通教授研究人體內皮素-1(Endothelin-1)可能在代謝症候群誘發胰島素阻抗及衍生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致病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也許可開發抗內皮素-1作為防治代謝症候群的藥物選擇。蕭明熙教授則分析糖尿病人的血漿、尿液、細胞等生物檢體,發現當中若含有較高比率的支鏈胺基酸與芳香族胺基酸,則得糖尿病的機率也較高,以代謝體學作為未來診斷代謝症候群新技術。


成大醫院家醫科吳至行醫師指出2014年國人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加總達31.5%,高於癌症,顯見代謝症候群對國人健康威脅甚鉅,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孫璐西董事長表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仍將會持續推動量腰圍運動、設置便利商店血壓站及校園防治教育等多元化活動,以幫助國人遠離代謝症候群風險。